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通知安排,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于9月20日下午在会议室205组织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集体收看“周末理论大讲堂”直播课堂第十五讲。

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伟德bevictor中文党委书记兼常务副经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教授主持。讲座的主讲嘉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伟德bevictor中文副经理陈培永研究员,清华大学伟德bevictor中文李江静助理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伟德bevictor中文马慎萧副教授。

陈培永研究员的授课题目是“从新中国70年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他分别从聚焦人类社会的分析方法、现代社会问题的精准把脉、未来美好社会的矢志追求等方面进行讲解。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聚焦人类社会的分析方法;它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精准把脉;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矢志追求;对实现社会理想的道路探索;对政治主体力量的积极打造。

李江静从时代原因、价值原因和现实原因三个维度谈“一带一路何以深入人心、一呼百应”。她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了,世界才能更好”也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将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互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她给同学们推荐了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和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的《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两本书。

马慎萧副教授的授课题目是“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她讲解了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判断,十九大之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发展大势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她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的资源潜力、内生动力、发展活力、调控能力,才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